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別拿「巴拿馬文件」打翻一條船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進一步地公開其掌握的巴拿馬文件內容,多達20萬筆在避稅天堂設立的境外公司姓名和資訊的資料庫全都公開讓民眾搜尋,難以計數的有錢人藉由境外公司規避稅捐,甚至從事不法行為的身份可能遭到曝光。
 
在媒體報導的渲染下,一般人很容易把境外公司一竿子打翻,其實也未必。很多時候設立境外公司具有便利投資,風險管理、提升企業形象、保護隱私等功能及目的,具有正當合法性,應該區別看待。重要是,是否有利用境外公司這樣的工具,來規避所得來源國本應負的稅捐,隱匿不法財富,甚至從事不法行為才是問題所在。普通老百姓最看不下去的,無非是受薪階層該負的稅捐一毛也少不掉,而有錢人靠著海外免稅天堂的交易安排,應負的稅捐卻一毛不拔,成為租稅不公的最大來源。
 
巴拿馬文件資訊的衝擊和影響,是對租稅上長久存在的不公不義現象一聲驚天吶喊。影響所及,在全世界刮起一陣風暴。乘著氣旋,討論多年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的行動方案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關注,而延宕多時的國內「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的反避稅條款立法亦邁出一大步,這些制度或立法的建置,圍繞一個主題: 確保經濟活動或價值創造在那裡產生,就應該在那裡負擔合宜稅額,避免透過人為操作,移轉所得來源國之稅基,並規避居住國之稅負。
 
如果能確保稅捐稽徵在制度面、執行面,更注重跨國間之一致性,更符合實質原則及增進透明度,應有助於緩和租稅不公的負面印象,而境外公司並非原罪,無需污名化,而應讓其回歸原本並發揮應有的功能

本文刊於2016/5/10 蘋果日報網路新聞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510/857453/
蘋果官網
 
 
明鏡新聞在官網及Facebook轉發




多維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