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宜重視會計師主動退場的預警機制

今年3月以來,美國股市爆發中國企業的地雷股危機,逾20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被停止交易,4家更被勒令下市,有媒體以中國概念股震動美國資本市場來形容此事件的嚴重性。這一切的起源點,一般認為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短短3個月內2次主動宣布終止其客戶的財報簽證委任有關,因主動終止委任上市公司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等於向市場發出強烈的預警訊息,美國證管會(SEC)得以迅速採取因應措施,阻止可能更大損害的發生。


企業主動或被動的情形下變更會計師(註:在美國,財報僅會提及簽證之會計師事務所,故變更會計師係指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有很大差別。研究文獻指出企業主動更換會計師時,資訊不對稱情形不顯著,但會計師主動終止委任,則明顯存在資訊不對稱。美國證管會(SEC)對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有嚴格的申報規定(8-K申報表),除須清楚說明公司是屬主動(Dismissal)或被動(Resignations )變更會計師外,更要求原簽證會計師對公司申報內容表示意見。美國證管會(SEC) 要求上市充分揭露更換會計師的規範,旨在盡可能減少公司與投資人的資訊不對稱,進而有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此外,美國於安隆案後實施的沙賓法案(SOX),尤其404條款要求財報簽證會計師評估所查核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無疑加重了會計師的責任及訴訟風險。學者統計,沙賓法案(SOX)實施前,約11%變更會計師案例是由會計師主動終止委任,而實施沙賓法案後,大幅提升至33%。研究指出,會計師選擇主動終止委任,主要動機在於減少訴訟的風險,尤其是對財務困難公司更為明顯。這或許可以說明,適當規範的力量,可讓會計師在衡量業績,訴訟風險等因素下,較可能選擇較具資訊內涵(informativeness)的方式(即主動終止委任),無形中形成一種預警機制,間接達成保障投資人的目的。


在我國上市櫃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尤是敏感的議題,2004年間地雷股事件頻爆,投資人焦頭爛額,有媒體專題報導識破地雷股的花招,其中有提醒投資人應注意公司是否有會計師事務所主動終止委任情形。事實上金管會對上市櫃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資訊亦是”看得很緊”,不僅要求相關訊息須在2日內於公告,並說明更換原因,以及究係由公司主動或會計師主動更換等資訊 。同時公告後,亦會專函詢問公司、前任及新任會計師相關事宜。


不過觀察我國上市櫃公司更換會計師情形,以公司主動更換情形占絕大多數,經統計2005年至2010年間,約有155個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公告案列中,其中僅約3%係由會計師主動終止委任。與美國相較,我國會計師主動終止委任的案例似乎偏低,這可能與我國變更會計師的實務運作有著國情、文化背景的考量因素有關。


當較具資訊內涵(informativeness)的資訊無形中被掩蓋,資訊不對稱情形必相應增加,恐不利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透過適當規範的力量,讓此種預警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實值得主管機關的關注
本文以"會計師主動終止委任要小心了"為題,獲刊於7/27工商時報A6政經八百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727001035#